- 上一章:第三百八十二章 抢风头
- 下一章:第三百八十四章 何员外的诗文盛会
为防止/百/度/转/码/无法阅读,请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本站网址访问本站。
李佑立在金家门廊下沉思良久,很是为自己不经意发现的新问题而苦恼。之前他为了有机会搜集钱财去逢迎天子而兴奋,却忘了盐运司干起这事比他更在行……
如果比试筹集银两,他根本不可能比得过盐运司。扬州城里大多数银子都在三百盐商手中,而大多数盐商的命脉都捏在盐运司手中。即使几个巨商各有势力,但也与盐运司利益一致。所以关键时刻盐商绝对要看盐运司的眼色行事,这方面他怎么威逼利诱也争取不到的。
想来想去,与盐运司比银子确实是个无解难题,如何算计也不可能让盐商放弃盐运司捧他李佑的场,那简直是与虎谋皮。
不过也幸亏经过种种手段施展,从灭杜家掺沙子到围攻盐运司挑拨离间,从展示背景到许诺选秀,恩威并施之下渐渐将金百万这个老江湖潜移默化了,不至于毫无臂助。
又想起何家受了盐运司委托大办诗会,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继续打击“前途无望”的自己的气势罢。在扬州城做事,即使不关盐事,但这盐运司终究还是绕不过去啊。
自己在扬州城这样折腾,那丁运使也是个聪明人物,肯定对自己的终极目的已经有所怀疑和猜测了。盐运司从各方面要与自己别苗头也在情理之中,特别是如今还是丁运使所认为的“良机”。
李佑在心中默默地进行对比,目前他的最大优势只在时间差上面。无论提早知道天子南巡的消息,还是盐运司无巧不成书地误判局势,都造成了盐运司的反应步步落后一拍。但这个优势也只能维持十几天而已,想在这上面作文章就必须要抓紧时间了……
次日,扬州城里又爆出一桩惊天消息!很惊天的消息!不过自从李辅世公官扬州以来,惊天消息这个词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了。
每隔几天就能爆一条耸人听闻的惊天消息,这个频率早把全城看客的八卦之心锻炼到麻木了。好在各种惊天消息种类繁多,花样百出,才不使人感到无趣,保持住了平稳而不下滑的订阅数,不,是收听数。
而这次,还是不一样,又出了新花样——朝廷钦差、天子族兄朱大人和本城李大人在公馆亲切接见了盐业的杰出代表、在册纲商金百万,并对他进行了勉励和嘉许。
究其原因,是那金百万想天子之所想,急天子之所急,慷慨解囊,捐输巨款赞助天子南巡。
关键词,天子南巡。
如果说百姓只是听个热闹,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,而且说不定会被抓差遭殃,那全城排名前列的富豪们便真真正正轰动起来了。
大明皇帝自从搬家到现今的京师后,三百年也难得有一两次南巡,难道这辈子有幸能遇到一次了?
明知这是故意放出的消息,但大户富豪们还是不可抑制的轰动了,至少这消息不会是假的,不会是流言,钦差和李佑没有胆量捏造这种事。而且多半是那钦差肩负责任,所以故意放出风的。
在某种程度上说,国朝富商巨贾的生意大到了一定层次,比如说扬州排名前二三十的盐业纲商这个档次,最担心的就不再是赚不到银子,而是唯恐“报国”无门。
甲申之后兴盛起来的这批盐业巨富毕竟远在扬州,距离京师毕竟太远,距离九重之上的天子更远。若报国有门,出现了机会能够直接给皇家送礼的路子,当然是机不可失。
大明天子南巡,说是百年难遇也不为过。若不是今年祖陵险些崩陷于洪水,天子必须要南巡谒祖谢罪,那些只想将天子关在紫禁城的文官实在没有道理阻拦,南方人只怕几辈子也遇不到一次天子南巡。
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下个店了,正所谓机不可失、失不再来。这次居然让金百万消息灵通把了头筹,有个好女婿真是羡慕不来的。但有头筹就有次筹三筹,金百万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全部包圆。
或许要担心巨富沈万三炫富被灭掉的例子在先,但是时代已经变了,现在早不是百废俱兴极度压制商人的太祖时代了。朝廷也食人间烟火,也是需要银子办事的。
再说扬州盐商与沈万三不一样,他们不是守着金山坐吃山空、于国于民别无用处的巨富。他们每年上缴给朝廷数百万盐课,是朝廷的最大单项现银收入,在朝中也有支持的势力,朝廷不大可能杀鸡取卵地制造恐慌。
君不见,李大人和金百万两个都是绝顶的精明人,他们难道会办傻事?肯定其中有好处,所以才抢在前面啊。
凭借世代窝本,盐业银子是赚不完的,总要有些能使人安心的去向才好。假如说,有天子赐个牌匾挂在门上,那李佑还敢无缘无故破门抓人吗?还敢吗!?
当夜便有个眼明腿快的大盐商,名唤徐昌瑞的,偷偷潜入县公馆对朱放鹤先生许以重金。
但他却被钦差大人劈头盖脸地乱棒打了出来,此后朱钦差又离开了扬州城中,去北郊瘦西湖游乐玩水了。
此事一时在盐商圈中传为笑谈,纷纷嘲弄徐员外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。
你一个商人直接找钦差送钱是什么意思?难道想表现出皇帝找你这个商人乞讨银子么?越是大的人物越是在意这层脸面功夫的,钦差主动离城的态度再明白不过了。
此时当然应该是静静等着衙门召唤,然后“主动”捐输,衙门官员再具名上奏,这才为双赢的正理。
果然在十一月十五日清晨,盐业纲商中窝本最多的前三十家除了金百万之外,都收到了传票,命他们于十六日到江都县县衙议事。
很明显,这是李大人发来的牌票。同样也很明显,这是李大人勒索了自家老丈人后,犹嫌不足,打算迫不及待地继续勒索他人。
对于李大人的心思,有点头脑的人都看得很通透。大约他如今失去朝廷信重,虽然立有大功勉强留任,但地位岌岌可危,所以穷途末路之下意欲搜刮银两进献天子,以此来邀宠获恩。
这收到传票的二十九人,基本上就是扬州城最富有的一批人,也是扬州城除了官府外最有势力的一批人。
十六日这天到了时辰,李佑来到县衙后堂,数了数人头,只有十五位,差不多只来了一半。众人表情不一,但皆沉默不语。
李大人疾言厉色了!
“天子巡幸南方,太平盛世之兆也!我等臣民三生有幸欣逢此时,务必要竭力恭迎圣主!”
闻言众人表情纷纷动容,但仍沉默不语。
李大人声色俱厉了!
“尔等纲商世袭窝本,正值报效朝廷之际,岂能踟蹰而忘恩负义,叫天下有识之士寒心!”
闻言众人表情整齐划一地挂上了嘲讽,但还沉默不语。
李大人色厉内荏了!
“与国家有益,与尔等也大有裨益,可谓各有所得!千载难逢,尔等能不动心?”
闻言众人表情微笑起来,但依旧沉默不语。
口舌费尽,李大人无语了,总不能将这些人都抓起来拷打索要钱财。他是大明准正五品官员,不是闯贼流寇。
其实这十五个大盐商特意为了看李大人窘态才过来的,看完了就心满意足地离开县衙。
只是嘴角边那淡淡的嘲讽挥之不去。你李大人也求到了我们吗?钱未必时时可以通神,但遇到能通神时足以要命。平时不烧香,临时拜佛脚,有用么?
同时也要嘲笑金百万老糊涂被坑了,为这事倾尽家财地捐五十万不值得,为了这女婿倾尽家财地捐五十万更不值得。
李大人筹款战役大败之后,盐运司便果断出手了。是个官员都意识得到其中蕴含的机遇,丁运使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能够对比鲜明打击李佑的机会,何乐而不为?
十一月十七日,两淮盐业的二十多名名领军人物齐齐聚集在盐运司大堂中。这里与昨日江都县衙的冷笑话式场面截然不同,可谓是笑聚一堂,宾主尽欢。
真正对捐输热心的也就是这些大盐商而已,他们出手豪阔动辄数万两,自然可以露脸。其他两三百中小盐商,捐个几百几千两的没什么大用,天子也不可能入眼这千儿八百两银子,所以就不费这力气了。
看着济济满堂,即使生性冷静的丁运使也忍不住得意地想道,那李佑拉拢金百万只能占个首倡者名义而已,他就算倾尽家财,能比得过这二十多家合力么?
朱钦差和李佑关系好又怎样?昨夜听到自己禀报想法后,还不是向自己表达了鼓励和赞赏之意。在天子面前,这次最终还是要靠硬通货说话!
对此局面,想必那唆使鼓动老丈人掏腰包,打算在天子面前博一个大彩头的李大人很不乐意的。但朱钦差筹钱压力大,李佑掌握不了盐商就没有办法,只能干瞪眼!
看热闹的人大都与丁运使的想法差不多,不禁感慨李大人的名望、才华、功勋虽然无往不利,但今次在银子面前都不好使了。
银子真是个神奇的东西,不同凡响的东西,连强横逆天如李大人都要败阵无奈的东西!
唯有一个人却觉得这一幕仿佛似曾相识,那边是县衙的庄师爷。
想当年他还是苏州府里的老吏,时任推官的李佑在闹粮荒时,故意将囤积居奇的各大粮商召集后关起来强行压价,结果被粮商们齐齐摆了一道。
这次,粮商被召集换成了盐商被召集,召集后的结果几乎一样……
不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,庄师爷也不知道。